53502756_297708580912365_1330057925967740928_n.jpg

Dear Dolphin

 

      在蛋捲逐漸長大,我和他日常相處的過程中,除了吃喝拉撒的照顧之外,開始慢慢有了“教養”的部分需要思考。特別是在他上學之後,有許多的狀況都是新的,需要面對和處理,人際,學習,甚至現在的戒尿布…..都讓第一次當媽媽的我,有種必須不斷接招,不斷想新對策的刺激感。

 

      比如說最近,蛋捲放學回家會碎碎念,他想要換回到他之前的位置,那裡有他的朋友(先跟你說明一下,他被換位置是因為,他和旁邊的同學上課玩得太開心,說說唱唱玩玩,玩自己的手,玩自己的聲音,他示範給我看時,連我的臉上都三條線了…..於是老師把他換到比較安靜的同學身邊,他也會跟那位同學聊天,但玩鬧不起來),我真的是有點開心我那上學三個月都不太說話的蛋捲,竟然有話多到被換座位的一天,這顯示他學校生活真的還滿歡樂。但被換座位我也理解,幼幼班的小孩控制力差,說也說不聽,身邊坐著情投意合的玩伴,就是會忍不住鬧起來啊,改變座位,是最直覺的方法了。

 

      他可能希望媽媽幫他跟老師說,他就可以換回原本位子。畢竟媽媽每天跟老師說很多事,放學都要一直講話讓他等的啊,哈哈。但我只是看看他,我說你想換位子,那就要自己去跟老師說,並且跟老師保證,換回去之後你能控制不在上課時玩耍吵鬧,再看看老師願不願意吧。他說好。然後,一天拖過一天,他依然沒有去跟老師講這件事。那,就這樣吧。其實坐在安靜的同學身旁,也是挺好。

 

      這件事本身沒有太大爭議,我想大部分家長遇到了,應該也都會跟我ㄧ樣冷處理。只是我忍不住會想,在小孩長大的路上,一個媽媽到底要做哪些事?哪些是可以不用做?我知道這沒有標準答案,天下當父母本來就沒有定則,誰當的好誰當得不好都無法說,A小孩的良方,可能是B小孩的毒藥。親子關係本來就是獨特個體之間的化學作用。就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,所以在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面前,我都得想想:我需要做嗎?

 

      然後就想,這應該取決於我要養出怎樣的孩子?這樣講好像也不對,孩子長大之後會怎樣,也不完全是父母可以決定的。孩子不是陶土,隨父母捏塑(至少我不覺得是),而是樹苗,我們只能給予灌溉滋養他們需要的養分,而他就會長成他原本的樣子。如果我是園丁,而不是雕塑家,那我就不應該隨心所欲的對孩子做所有的事,揉捏改造,逼著他變成我喜歡的樣子(這樣我也太累,噗)。只能在他需要時給些幫忙,但照著他自己的方向就好。

 

 

      我希望我養小孩的力道,是輕一點的。是讓小孩和我都有呼吸空間的。這說來容易,但做起來並不簡單,很多時候只要我多做一點,多出點力,事情就會順順的過。但我必須告訴自己,盡量停在原地,看著他辛苦或摸索,別管太多,我不確定我能否真的做到。只能不斷提醒自己。

 

      而要往這個方向努力,就別把自己和孩子看成一體,我發現華人父母很容易把小孩看成是“我的”一部分,榮辱與共休戚相關,所以孩子若有點不盡如人意,爸媽就好容易焦慮。我自己也會,比如我很怕人家說我不管不教小孩,所以當蛋捲和同齡玩伴有衝突時,我會太快跳出去制止喝斥蛋捲,仔細想想並不一定必要,小孩總會從他們的衝突當中,學會新秩序。如果我可以更輕鬆一點看待他人的眼光,也許就能讓蛋捲擁有更多的自由和學習機會。

 

      蛋捲才三歲,我就忍不住想了這許多,是不是太早了點,哈哈。只是希望能好好對待自己的小孩,不要緊捏著讓他喘不過氣,也不要過分的保護讓他失去飛翔的能力。就像手裡握著一顆橘子,輕抓著別摔了就好,千萬不要過度用力,捏爆它了啊。

 

      我還滿喜歡你們和喬小丰相處的方式的,難搞青少年,生在你們家,應該呼吸是比較順暢自在的,要不要分享一下,你的管與不管呢?

 

53869321_2237903013196687_5412317426194841600_n.jpg

和哥哥們一起組樂高,完全不想離開飯店

53535782_2064724810229210_8745468715136450560_n.jpg

自己做的鬆餅,吃起來特別香啊

53628882_2234593116600038_7236717334788833280_n.jpg

希望蛋捲長成一個,有自己想法,又能自由呼吸,相信自己能力的大人

 

arrow
arrow

    JuliAd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